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右室起搏,何去何从?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What’s the Future?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华伟乔青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0/2/5 10:55: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起搏模式 起搏部位 心尖部起搏 
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更加生理的起搏模式与起搏部位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大量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可是对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危害心脏功能的具体机制、选择部位的右室起搏是否真的优于心尖部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升级为CRT的手术时机等诸多问题还未完全明晰。现在已经是Furman等首先报道心内膜起搏术之后的第51个年头,今后的右室起搏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用户:jiaxyduo 时间:2010/12/29 17:00:15
根据组织超声检查及临床观察均显示右室心尖起搏造成室间收缩不同步,心功能进一步降低,现主张右室间隔部起搏方式,操作简便,更趋于生理性。

用户:djx66724 时间:2010/12/22 18:30:43
右心室起搏在没有更合理的起搏方式之前,可能长期应用

用户:cccvvvbb 时间:2011/1/24 11:40:44
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讨论,对于心尖还是流出道,还是室间隔,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甚至希式束都有可能啊

用户:tsinghua341400 时间:2010/11/25 20:40:19
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用户:qishuying 时间:2010/12/1 22:10:04
右室心尖部起搏应该逐渐遭淘汰!通过几年的实践,我的体会是,心尖部起搏明显影响心功能,而右室流出道起搏可使扩大的心腔缩小。

用户:stzqf 时间:2014/9/18 5:49:13
现在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心功能影响最小,但对降低死亡率及预后等方面缺乏长期的循证医学证据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相关文章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17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